轻质隔墙板的防扬尘措施
轻质隔墙板的防扬尘措施
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措施: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地的建筑工地都在快速增多,由工地施工的各个环节造成的扬尘已成为导致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深入开展,加强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成了城市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针对目前监管部门在工地扬尘防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分享五个方案建议,希望能改善工地扬尘污染问题。
各建筑工地监管部门要结合日常宣教,向企业讲清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措施和标准,告知相关责任主体违反扬尘治理有关规定将受到的行政处罚依据和数额,引导其自觉履行扬尘防治责任。
各建筑工地监管部门要严格将施工围挡、主干道硬化、清洗设施配备、围挡喷淋、是否按要求安装监控并联网、是否安装号牌识别和道闸设施、是否有防治方案和专项防治资金等作为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审批的前置条件。扬尘防治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办理审批,不允许开工建设。
对扬尘污染防治不力的建筑工地及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实施严管重罚。对不按照要求进行整改或者逾期不整改的,依法责令停工整改,并按照有关规定将其不良行为纳入渣土处置信用管理系统,情节严重的进行通报批评、立案查处,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并与市场准入、评优评奖、资质晋升、招投标等相挂钩。
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工作既涉及不同监管部门,又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提升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效果,必须按照“谁的辖区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谁污染谁防治”的原则,界定建设、市政、交通、各建设指挥部等部门在工地扬尘防治中的监管责任及属地管理责任,努力实现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
建设一套渣土运输处置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和工地的监控系统连接,实时监控工地内的进出车辆是否正规、监控进出车辆是否冲洗、监控工地内的扬尘数据是否超标、监控工地内的出土方量是否超出申报、监控工地内的设施是否完好、监控工地内的堆物是否码放整齐等,并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和消纳场。
执法车安装车载移动式扬尘监测设备,实时获取PM2.5,PM10、噪声、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七要素数据,并实时采集并传输现场视频。所有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实时发送到扬尘数据中心服务器,分析并存储。
施工扬尘控制方案有哪些?
施工扬尘控制方案防扬尘施工控制的方法及措施:1、扬尘防治技术措施
(1)、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应设置施工标志牌、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施工标志牌应当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名称,项目经理姓名、联系电话,开工和计划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以及等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污染举报电话。
(2)、工程建设期间,施工现场周边应设置连续封闭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要整齐、美观、牢固,统一标志。围挡出现残缺时,应及时更换。出入口及道路转弯处应设可透视围挡(透明围挡应设置警示标志)或小型围挡,保证视线良好。、
(3)、物料运输车辆要规范。为工程运送沙石、各类粉状物、建筑垃圾及渣土的车辆,所在企业和车辆必须经有关管理部门核准,并进行登记备案;所用渣土运输车辆要达到密闭要求,安装GPS定位装置。
(4)、工程建设期间,其所使用的具有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弃物,应当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配合定期喷水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
(5)、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工地内车行路径,应采取铺设钢板、铺设混凝土、铺设沥青混凝土、铺设用礁渣、细石或其它功能相当的材料等措施之一,防止机动车扬尘。
(6)、工程建设期间,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采取下列防尘措施之一:
①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
②铺设钢板、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礁渣、细石或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
③植被绿化;
④定期洒水;
⑤地表压实处理并洒水;
(7)、工程建设期间,物料、渣土运输车辆的出入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或其它防治设施,防止洗车废水溢出工地;设置废水收集坑及沉砂池。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物料、渣土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
(8)、相关区域要硬化绿化。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施工便道、脚手架底和主要材料的堆放地应作硬化处理。项目办公区、生活区、材料堆放区、钢木材加工区要进行硬化处理,有条件的应进行绿化,不得有土地裸露情况。
(9)、工程建设期间,施工现场洒水降尘。构筑物拆除、挖土、装土、堆土、使用风钻挖掘地面、路面切割、石材切割、清扫施工现场等作业时,要喷(洒)水抑尘。施工现场的路面等易产生扬尘的区域,要根据不同季节、气温、土壤湿度等因素,安排洒水抑尘。春、秋季节每天洒水应不少于5次,重污染天气黄色(三级)以上等级,每天洒水不少于7次。
(10)、管线工程要及时回填并采取防尘措施。各类地下管线施工工程,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并对回填后的沟槽采取洒水、覆盖等降尘措施。回填时禁止抛洒回填物,不回填的土方应及时进行遮盖。
(11)、推行清洁作业方法。道路工程灰土层施工严禁采用路拌法。施工现场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因项目规模、条件限制等确需现场搅拌的,应配备降尘防尘装置。
(12)、达到规定条件要停工。风力在4级以上或当地政府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三级)以上等级预警时,应当立即停止构筑物拆除、沟槽开挖、渣土运输、路面清扫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
(13)、严禁有毒烟尘排放。施工现场禁止熔融沥青、焚烧油毡和橡胶、塑料、垃圾等有毒物质,生活垃圾要及时清运。
(14)、工程建设期间,应负责工地周边道路的保洁与清洗责任。
(15)、若工程未能按规定采取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则必须提出替代防治措施,经地方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开工。
建筑工程扬尘治理措施有哪些
一、工作程序:
1、根据施工现场特点及各专业公司的施工场所,划分施工责任区。
2、对于施工现场道路等公共区域,项目部配备洒水降尘设备,同时进行清扫。
3、为在粉尘工作环境中的施工人员配备口罩等防尘措施,并随时注意检查、救护。
4、拆迁现场原有房屋设施在施工期间四周必须采用封闭围档,主要路段围墙高于2.5
米;一般路段高于1.8米;新建、大修道路工程的封闭围档高度不低于2米。在拆除拆迁应随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渣土在施工完成之日三日之内清运完毕。
5、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洗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施工现场木工加工车间必采用全封闭房屋结构,室内应有吸尘、降尘装置。
6、主要施工道路必须硬化,施工场地采用覆盖、固化、绿化、洒水等有效措施。施工现场道路扬尘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防治,要求各子项目的每个施工场地均配备洒水车一辆。
7、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施工现场的石灰、砂土等要集中堆放场,采用覆盖等措施。
8、灰土和无机料拌合,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要洒水降尘,施工现场设置搅拌机的机棚必须封闭,并配备有效的降尘防尘装置。对于临时的、零星的水泥搅拌场地,在场址选择时,尽量远离居民住宅。
9、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10、弃土应尽早清运至渣土场填筑处置。
11、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应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12、定期清扫:每天中午和晚上收工前对作业现场进行清扫;
13、冲洗轮胎:在运输车辆离开现场前视情况进行冲洗,特别是雨后施工必须冲洗后方可上路行驶
14、车辆选择:运输碎料的汽车采用密闭的车辆,使用车况好的运输车辆;
15、避免在大风的情况下进行土方回填、装卸物料和拆迁房屋。
16、储料场、灰土拌合站应设于空旷的地带,相距200m范围内不得有集中居住区、学校等;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施工现场的石灰、砂土等要集中堆放,采用覆盖等措施;
17、对敏感作业点进行TSP监测,发现超标应限期整改;
18、设备和车辆清洗废水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